“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” 这句成语可谓家喻户晓,它以简洁而有力的方式,强调了承诺的不可反悔性。但是大家可曾想过其中 的“驷马” 究竟所指何物?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!
《说文》中对驷记载是:会意字。从馬(马),篆书形体像马,表示拉车的马,从四表示驷是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,四(si)兼表声,駟简化为驷,本义是同拉一车的四匹马。
在古代的时候,马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,其马匹数量有着严格的规制。一般而言,马匹数量越多,意味着车辆的速度越快、承载能力越强,同时也彰显着乘坐者身份的尊贵。
《周礼》中对不同等级官员乘坐马车的马匹数量有着明确规定,天子出行可乘坐六匹马拉的车,诸侯则为四匹,大夫为三匹,士为两匹。由此可见,驷马马车通常是诸侯级别的交通工具,普通百姓难以企及。
展开剩余71%在古代时候,能够组成“驷马”的马匹并非随意挑选,而是有着严格的标准。首先是马匹需具备持久的耐力,以保证长途跋涉。其次则是马的性格要温顺,且易于驾驭,这样才能确保行车安全。此外,马匹的外观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,毛色光亮、体态匀称的马匹更受青睐,因为它们不仅实用,还能彰显主人的品味和地位。
在古代文献中,常提到的优良马种有蒙古马、河曲马、伊犁马等,这些马种以其适应性强、耐力好而著称,是组成“驷马”的理想选择。
那么,“驷马难追” 为何用 “驷马” 来形容诺言的不可更改呢?这其实与驷马的特性密切相关。因为四匹马共同拉一辆车,需要高度的默契与协调,才能保证车辆平稳快速地行驶。一旦车夫发出指令,四匹马便会全力奔跑,且速度极快。
此时想要让马车停下来绝非易事,这就如同人们说出的话,一旦出口就如同飞驰的驷马,难以收回。而且驷马在古代代表着权威,以驷马为喻,更能体现出诺言的庄重性。
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,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。在古代时候,人们非常重视诚信,将其视为立身之本。一个信守承诺的人,也容易会受到他人的尊重;反之,则会被人唾弃。“比如曾子杀猪” 的故事便是最好的例证,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,随口答应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。
曾子得知后,认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,不能言而无信,于是真的杀了猪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诚信要从小事做起,哪怕是对孩子的一句承诺,也必须认真对待。
在如今的社会,“驷马难追” 的诚信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一个讲诚信的企业,如果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,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,那么往往能获得长期的发展。反之,若企业不讲诚信,欺诈消费者,最终必将失去市场走向衰败。
在人际交往中,诚信同样至关重要。朋友之间、同事之间,只有坦诚相待,信守承诺,才能建立起深厚的情谊,合作才能顺利进行。
“驷马难追” 中的驷马,不仅仅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它也是在提醒着我们,要重视自己的言行,做一个有诚信的人。
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,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,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)
发布于:河南省正规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